凌晨兩點,我縮在澳洲公寓的沙發上刷微博,指尖凍得發麻——南半球的冬天總讓我想起老家巷口的烤紅薯攤。螢幕突然跳出#星光大賞#的熱搜,滿屏的「鵝寢臥談會」美食討論,什麼「星河糯米糰」、「鑽光糖醋排骨」,配圖裡熱氣騰騰的點心晃得我胃裡咕嚕作響。
說真的,我盯著那盤晶瑩的蝦餃發呆。去年此時還在深圳和閨蜜擠在沙發看直播,她非要學明星走紅毯,把貓咪抱來當話筒。現在貓還在國內,我卻連點開騰訊視頻都要轉三圈加载,最後跳出個「該地區無法播放」的灰框,像超市打烊後拉下的鐵門。
隔壁傳來泡麵的香氣。你知道嗎?在墨爾本的中國超市,老乾媽永遠擺在收銀台最顯眼的位置。上週遇到個北京大叔,他說女兒在國內追《長相思》追到凌晨,他卻只能對著海外版APP裡灰掉的劇集封面嘆氣——「就跟看見稻香村糕點櫃裡最愛的棗花酥,隔著玻璃摸不著似的」。
我查過數據,海外華人每月平均遇到23次區域限制提示(來源:2024跨境流媒體報告)。朋友Lisa在溫哥華教中文,她學生們最常問的竟是「老師,《蓮花樓》結局到底怎麼樣?」——這群生在加拿大的孩子,靠著零碎盜版片段拼湊著父輩的江湖。
說遠了。剛才刷到星光大賞的「鵝鵝燉雪蛤」菜單提名,突然想起去年此時,我媽在家庭群發了段《夢中的那片海》剪輯。她不知道我點開後只能看到緩衝圈轉啊轉,就像小時候她織毛衣時纏繞的毛線團。最後我回覆「真好看」,她秒回個笑臉:「等你回來帶你看全集!」
可能我這麼說有點矯情,但當國內朋友討論肖戰新劇穿搭時,我們還在為加載出480P畫質歡呼。前幾天和表妹視頻,她興奮地說發現某個「神秘方法」能流暢看愛奇藝,說著說著突然壓低聲音:「姐,這招我連男朋友都沒告訴!」
寫到這裡,我給國內的閨蜜發了張泡麵照片:「正在品嚐墨爾本限定版’星光泡麵’,配料:鄉愁三克,時差兩小時。」她回了个哭哭臉:「給你寄了辣條,順豐說下周到——對了,剛發現騰訊視頻海外版能試用三天!」